据长期天气预报,2023年我市冬季至拔节期气温略偏高、降水偏多,总体有利于小麦病虫草害越冬,加强监测、分类施策、科学用药,对于压低早春病虫草害基数、遏制中后期重大病虫发生为害、确保全市夏粮再丰收意义重大。
1.强化监测,分类施策。
开展调查监测,准确掌握苗情、病虫草情动态,以苗情为基础,分类施策。对于草害,在小麦返青后、拔节前,针对不同苗情,分类确定化除时间。一、二类苗在最低气温达到6℃以上,尽快尽早施药;苗龄较小麦田,待小麦3叶期后,气温稳定,根据田间杂草发生情况,适时确定防治时间,小麦3叶期后拔节期前完成化除工作。对病虫害,按照“预防为主、关口前移、分区治理、发现一点、防治一片”原则,开展系统监测和大田普查,全面落实“应急防控和全域普防结合、统防统治和群防群治结合”的防控策略,严控病虫害发生流行。小麦条锈病早发、常发区的兴平、武功、秦都区要动员群众或专业化防治组织实施;小麦茎基腐病常发、重发区要结合当地主控对象,科学开展防控,切实减轻病虫草害,确保小麦生产安全。
2、精准防控,科学用药。
麦田化除:据全市化除调度信息,2022年冬前化除面积89万亩,2023年春季仍需化除182万亩,要坚持“分类指导、科学防控”的原则,3叶以下的麦田暂不开展化学除草,3叶以上的麦田至拔节前要摸清草龄、草相选择对症药剂。禾本科杂草:选用甲基二磺隆防治节节麦,选用唑啉草酯、炔草酯等药剂及其复配制剂防治野燕麦、多花黑麦草,选用啶磺草胺、氟唑磺隆及其复配制剂防治雀麦等禾本科杂草。阔叶杂草:选用双氟磺草胺、2甲4氯钠、氯氟吡氧乙酸、唑草酮、双唑草酮等药剂及其复配制剂防治播娘蒿、荠菜等阔叶杂草。做到适期用药、科学施药,喷药前后3天内日平均气温在6℃以上,日最低温不能低于0℃,喷药时气温要高于10℃,施药时间选择在上午9点至下午4点间,晴天无风且最低气温不低于4℃时用药,严格按照使用说明,采用二次稀释法配置药液,药液要混合均匀,根据所用喷雾器械类型合理确定兑水量,确保喷雾均匀,做到不重喷、不漏喷。阴雨天、大风天禁止用药,以防药效降低及雾滴飘移产生药害。
病虫害:条锈病要坚持“带药侦查、打点保面”策略,对单片病叶或发病中心做到点防点治、及时挑治,对50-100米范围内小麦植株实施叶面喷雾,封锁菌源,病情严重的田块要及时划定区域,组织专业化组织实施应急防治。可选用戊唑醇、三唑酮、烯唑醇、氟环唑、腈菌唑等任意一种。茎基腐病等土传病害常发、重发区要在返青至拔节期,选择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25%氰烯菌酯悬浮剂、20%氰烯·己唑醇悬乳剂或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任意一种配置药液,对准小麦茎基部喷雾1~2次,间隔期7~10天。麦二叉蚜在蚜株率5%、百株蚜量10头时可用吡虫啉、啶虫脒或氟氯氰菊酯乳油叶面喷雾,兼防病毒病。小麦红蜘蛛在返青至拔节期(南部县区县3月底至4月上旬)防治,单尺行长有螨100~200头时,可用阿维菌素、除螨特或哒螨酮全田叶面喷雾。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