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咸阳市贯彻落实省委环境保护督察反馈意见整改方案》(咸字〔2018〕12号)要求,第25项“咸阳市产业结构长期偏重”问题,已完成整改任务。经牵头单位组织检查验收,市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整改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核查,现予以公示。公示期自2022年4月12日至19日。欢迎广大社会公众对整改情况进行监督,对发现未达到整改要求或整改情况不实的,均可在公示期间向市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整改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反映。
电话:029-32085854 邮箱:xyshbzgb@163.com
咸阳市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整改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2022年4月12日
序号 | 反馈问题 | 整改 时限 | 整改目标 | 责任 单位 | 整改情况 |
1 | 咸阳市产业结构长期偏重,形成了以石油化工、水泥建材等为主的能源化工发展模式,污染物排放量居高不下,2016年全市第二产业占比58.3%,远高于全国和全省39.8%和49%的比例。全市单位面积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强度为7.39吨/平方公里和7.41吨/平方公里,是全省和全国平均水平的2.13倍和2.48倍。《咸阳市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第十三五规划纲要》中仍突出煤电、煤化工、石油化工、橡胶化工等高能耗产业,到“十三五”末,还要规划建设3个能源重点项目、6个火力发电项目、11个煤化工项目,必将对大气环境带来巨大压力。 | 2018年6月底制定意见;2021年完成目标。 | 到2021年,全市三次产业结构比例优化为10:55:35;战略性新兴产业占GDP比重达到15%,科学进步研发经 费投入强度到达3%,高新技术企业达到200家,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62%。到“十三五”末,全市非化石能源占能化产业比重达到10%以上,能化产业转型升级进一步推进,污染物排放大幅下降。 | 市发改委 | 1、产业、园区和重大项目布局更加合理。组织“十三五”规划中期评估,坚决从规划中退出18个能源重点项目、发电项目、煤化工项目。强化“两高”项目管理,坚决控制新建“两高”项目,落实能源消费“双控”要求,协同做好重大项目联合评估论证各项工作。 2、能源结构、产业结构调整实施方案按期出台。制定了《咸阳市铁腕治霾打赢蓝天保卫战2018年产业结构调整专项实施方案》、《咸阳市铁腕治霾打赢蓝天保卫战2018年能源结构调整专项实施方案》。 3、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到2021年,全市三次产业比重由2018年的12.0:56.9:31.1调整优化为2021年的14.9:46.1:39.0(数据来源咸阳市统计局网站),二产下降了10.8个百分点,一产、三产分别提高了2.9和7.9个百分点。 4、科技创新能力有效提升。到2020年底,全市科技创新水平综合指数达到36.59%,居全省第3位。创新驱动发展水平指数为141.53%。全市企业研发投入占全社会研发投入比重平均值达到60%。高新技术企业达到210家。 5、能源结构调整加速推进。到“十三五”末,全市煤炭消费量占能源消费总量的比重降至72.78%,天然气消费占能源消费比重提升到2020年的9.51%,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提升到2020年的10.2%。 6、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强度明显改善。全市2020年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量较2015年分别下降33.9%、26.1%,较2019年分别下降15.5%、7.57%。 |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